乡村振兴专项债券项目谋划

2020-10-15 浏览次数:187
***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吸引人才是核心、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

2020年7月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文中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必须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要坚持立农为农,坚持市场导向,坚持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加快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可落地、可操作、可见效。完善财政扶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发行专项债券用于乡村产业。”

2020年9月23日,**办公厅、**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中指出:“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允许将已收储土地的出让收入,继续通过计提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用于偿还因收储土地形成的地方**债务,并作为土地出让成本性支出计算核定。”

可以看出,自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我国不断的推出各种文件政策对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地方**专项债券的出现,则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02

谋划方向

综合而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句大的口号,当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到具体实施时,则需要与各地实际需求相结合,与各地产业特色相结合。

发展乡村产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

实施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领域着手,包括而不限于:现代特色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生活性服务业、乡村传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建筑业、乡村环保产业、乡村文化产业等。以上9类乡村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联系十分紧密,以上述产业为核心,结合当地实际特色,合理合规谋划项目,自然能够有力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03

部分代表性项目分析

(一)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暨中国泡菜城农业产业提升项目

债券申请额及年限:债券申请额50000万元,期限7年。

主要建设内容:标准化原料种植示范基地 50,000.00 亩、现代种苗繁育示范种植基地 100.00 亩、泡菜农耕文化体验基地 20.00 亩以及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桔梗综合利用加工厂房、农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和配套设施建设等。

收入来源:营业收入,包括农耕体验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交易中心租金收入、会展收入、会议中心出租收入、交易服务费收入和停车位收入。

项目特色:结合本地农业特色,沿产业链进行建设内容组合。


04

谋划建议

(一)抓好项目实施

使用债券资金的项目单位一定要加快已发行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开工,加快专项债券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对经济的拉动。

(二)做好项目储备

在储备的项目基础上,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决策部署,继续储备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农业重大项目。

(三)抓好项目统筹

农业农村专项债券项目有良好的政策基础和一定发经营性收入来源,具备组合使用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条件,鼓励支持项目单位在政策范围内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同,发挥专项债券撬动有效投资的作用,有效合规地筹集更多项目建设资金。

(四)抓好部门配合

要切实发挥专项债券联动协调机制作用,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的农业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作用,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共同抓好项目实施。


05

总结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lfgczx005.b2b168.com/m/
联系我们

在线客服: 663457090

联系人:李工

联系电话: 13298327271